爱生如子的人师
——记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权宇教授
权宇,教授,硕士生导师,曾任外国语学院院长,是我院外语教育、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领军人物。多年来,他以身作则,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,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,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。作为学科建设带头人,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在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,曾获得吉林省优秀成果奖。
一、关爱学生,争做师德模范
他作为教师,是学生的“家长”,更是知心朋友。他非常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利用课前、课后时间与同学进行交流,针对交流中发现的一些问题,他会与这些同学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,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。有些同学在课后主动与他取得联系,当面倾诉内心的困惑,而他都能为学生保守秘密,又为解决学生的困难尽了最大的努力,使学生有了精神上的支柱,即使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隐秘的事情,也都愿意告诉他。2007年,有一个刚刚考入的研究生韩同学,因为学习上的压力和其他方面的原因,入学不到一个月就失踪了,而学生的家长也不知道她的行踪。他想尽办法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,并再而三地与这些朋友们联系,告诉那些朋友们他愿意为这个学生解决困难。后来这位学生打电话跟他联系,当时她在南方的一个城市,她说不想继续念书。掌握了她的联系方式以后,他多次打电话跟她联系,用电话跟她进行心灵对话,有时候一打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。后来,这个同学终于回心转意了,愿意听从他的劝告回校,不过还是有些顾虑。等她回校以后,权宇老师就多次与她进行面对面交谈,帮她解开了心中的难题,让她有了继续读书的决心和信心。2010年,这位学生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硕士课程。
权宇老师不仅积极与学生们进行心灵交流,还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。一个来自吉林省贫困县——镇赉的2008级研究生张同学,面临着交不出学费而要退学的问题。他深感担忧,为了不让学生因学费问题而辍学,他先为她垫付了一万元,为她解决燃眉之急。之后,在不影响她学业的前提下,利用各种渠道,给她介绍家教和去语言学校讲课,鼓励她一边继续深造,一边积累实践经验,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技能。2011年她顺利毕业,并就职于一所大专院校。我们还记得这位同学毕业时说的一句话,她说“没有权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,权老师不仅让我圆了读硕士学位的梦,还让我学会了自强不息的本事,我相信,以后前途不管多么荆棘,我都有能力战胜的,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困难”。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给予学生的最大的激励和鞭策。
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,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,在帮助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同时,教给他们如何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困境。他使学生真正懂得了“教书和育人”深刻含义。他关于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,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。每逢佳节,组织相关人员到学生宿舍去慰问学生,特别是对刚入学的新生,他时常跟他们交谈,了解学生所需,他和老师们的关心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学校和老师的温暖,缓解了思乡的情绪,使同学们能够尽早地适应新的环境。他经常参加学生组织的文体活动等,勉励他们争做新时期的优秀大学生。与此同时,他非常关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,利用各种方法和渠道,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创造了各种有利的条件和环境。
他堪称教职工的好兄长。虽然年纪大,工作任务繁忙,但他始终关心教职工的思想、工作和生活,善于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。当教职工有困难时,他总是第一个去慰问。尤其是非常关心外国教师,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创造舒适的教学和生活环境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每年定期地去慰问他们,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温馨。他工作勤勉,几年如一日地早出晚归已成习惯,节假日从不休息,他把全部心血都付诸于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中,出于他的真诚和崇高的人格魅力,他受到了我院广大师生的爱戴和尊重。
二、扎实工作,致力教书育人
他始终扎根在教学第一线。在教学中,他精心组织课堂教学,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要求,不断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学水平。在日本文化课教学中,不仅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日本文化知识,还向学生讲授中日文化方面的趋同与差异,以及产生文化差异的背景,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一个文化所包含的内涵。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,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。
虽然行政工作非常繁忙,他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置。认真备课,认真讲课,在课堂上从不迟到早退。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也非常尽心尽力。对所指导的学生们提交的论文,与学生进行多次的探讨,进行反复的修改,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。2011年,他指导的姜日华学生的毕业论文《从武士道精神看日本人的生死观》,获得了全校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。
他注重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,同时分外重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。他多次带领本科生、研究生参加各种研讨会,鼓励学生在大会上进行外语翻译,积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。2011年,他带领2010级全体研究生进行《朝鲜族日语教育史》项目的翻译和输入工作,使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科研工作的实质和内涵。
他也十分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。积极组织交叉学科听课活动,并形成了听评课制度。在学院形成了系(部)主任、教研室主任、教师共同听课制度,使教师们能够相互学习,取长补短,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。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实行领导和督导员评价、教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,给予教师综合的评价。在教学、在科研方面发挥了积极带头作用。2008年至2010年,他带领日语专业及大学外语部日语教研室教师,与韩国仁川大学仁川学研究院共同进行了横向课题科研工作,并出版了《仁川乡土资料调查事项》共两卷(100万字)。
他始终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的基本原则,积极带领日语专业教学团队,进行课程建设。2009年,他所负责的《日本文化概论》课程,申获校主干课程,开创了日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新局面,该教学团队再接再厉,通过两年的准备,2011年申报了校优秀课程。他在日语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,在学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研究成果。近五年来,他发表并出版了多篇省级以上论文、两部专著;一部教材《中日韩交流史》即将出版。2011年,他的《中韩日诗话流布与交流研究》争取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这是本学科专业的第一次突破。
三、广开门路, 不断扩大交流
他围绕教学和科研,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,受海内外知名大学的邀请,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。同时,在本校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。2009年成功举办“第一届中日韩朝语言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2010年承办“第十二届日本文学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2011年举办“第二届中日韩朝语言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等,为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作为学科建设的带头人,他为学科申获《日语语言文学》硕士课程、《外国语言文学》硕士一级学科、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》博士课程等付出了不懈的努力。

责任编辑:陈艳玲